“离婚冷静期”真的可以有用吗?


“离婚冷静期”真的可以有用吗?

“离婚冷静期”真的可以有用吗?郑州律师解析:

2020年5月28日通过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(以下简称《民法典》)规定了离婚的冷静期。

离婚作为一个敏感而有争议的话题,一经提出就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。其中,大多数人不支持离婚冷静期。是什么吸引了网友抵制?

然后针对这个问题,郑州律师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,供大家参考,希望能帮到你。欢迎大家阅读!

1.什么是“离婚冷静期”

(1)“离婚冷静期”的法律规定。

通俗地说,离婚冷静期是新民法典中离婚的门槛。夫妻双方都想离婚的,应先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。经过30天的冷静思考,夫妻双方都可以在冷静期过后的30天内拿到离婚证,知道离婚是一个庄严的决定而不是冲动。

所以离婚的冷静期其实可以长达60天。

(2)“离婚冷静期”的立法背景。

“离婚冷静期”的背景是我国离婚率逐年快速上升。放眼世界,“离婚冷静期”在中国并不是第一次。《民法典》颁布前,法国、苏联、加拿大、英国、韩国都有关于“离婚冷静期”的相关规定。面对逐年上升的离婚率,设定“离婚冷静期”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公共政策。

5月23日,全国政协委员、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表示:“离婚冷静期的设立,出发点是让当事人慎重行使离婚权利,考虑成熟。不要因为一时的争吵和发烧而拆散一个家庭。”

综上所述,“离婚冷静期”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冲动离婚,让对婚姻权利义务缺乏了解的夫妻有足够的时间冷静思考,做出适当的选择,从而降低离婚率,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。

2.“离婚冷静期”是否限制了离婚自由。

网上压倒性反对“离婚冷静期”的声音,主要是国家提高了离婚门槛,侵犯了离婚自由。设立冷静期可能会导致财产转移、报复甚至家庭暴力。但是,离婚冷静期并不是单纯限制离婚自由。设定“离婚冷静期”不是“不离婚”。

众所周知,离婚是一件非常慎重和严肃的事情,要避免武断。但实际上,有些去婚姻登记处办理协议离婚的夫妻,虽然相对冷静,经过深思熟虑,考虑周全,但其他夫妻确实冲动。两个人吵架,就会去离婚。到了民政部门后,不知道协议离婚的内容,也不知道能产生什么效果。只知道要解除婚姻关系,不知道双方达成的财产协议、财产分割协议、子女抚养协议。男女在智力水平、社会经验、文化程度、家庭地位等方面的差异,会导致他们对协议离婚法律后果的认知出现一定偏差。目前离婚都是在民政部门办理,双方协议离婚,手续太简单,离婚太自由。在这种情况下,为离婚者设定冷静期,有助于避免冲动带来的不良后果。

所以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设计是利用时间来保证离婚的意思是真实的,其真实性应该包括两个内容:第一,离婚本身就是双方的真实意愿;第二,双方就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达成协议,同时给双方一个月的时间忏悔。离婚冷静期制度不仅符合婚姻家庭制度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,而且完善了我国的离婚制度。

但是,新法规的实施还需要配备更完善的相关制度,还需要大大细化。因此,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设置更合理,更符合人们的内心需求,赢得了人们的认可。

3.“离婚冷静期”的适用范围。

有网友提出担忧:“如果是家暴导致的离婚,受害者受不了。结果离婚30天。这不是为了保护肇事者吗?”

婚姻登记机关是协议离婚的受理主体。因此,离婚冷静期制度只适用于协议离婚的情况。

离婚的冷静期制度不适用于因家庭暴力等原因提起的诉讼离婚。

郑州律师总结:

有人说离婚最后一步是结婚。婚姻的大门如此明亮,但离婚的枷锁却变得沉重。随着离婚冷静期制度的成功采用,离婚率也会降低,但人们结婚的意愿会更加“平静”。

锦盾律师咨询

在线免费法律咨询

专业律师团队100%免费快速回复*